他不是佛

坤坤三年級(下期)第1周學報〔總第90期〕

本周開學季,班級線上家長會著重孩子心理健康,倡導家長與孩子共同樹立積極生活思維,勇敢迎接生活挑戰,每天記錄和分享快樂小事,營造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氛圍。其他方面強調家校本抄寫、孩子單獨上下學報備、開學首日著裝等事宜。

語文方面:坤坤預習新課,練抄字詞,父子復背《遲日江山麗》《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憶江南》《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守株逮兔》《元日》等詩文;課外閱讀《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13)(14)》的音樂魔術師、美國南北戰爭、國際紅十字會、鐵血宰相、日出的地方、世界大戰等內容。坤坤偶言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麽多有趣之事,我令兒思考自己從前是否唯有中華文明為主體的世界觀,並未充分認識多元文明精彩?兒言是。我又令其思考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核心是否為開放、交流以及對外學習。

一周作業反饋語文預習、聽默錯誤較多;課外閱讀改版升級,要求孩子摘抄詞句,坤坤存在抗拒推拖心理;背書方面稍有進步,初步掌握拆分課文《小燕子》的外形、春光、輕風、柔柳、飛行、休息等文脈結構理解與記憶。

數學方面:坤坤完成課堂精練、口算本。抗拒為父講解難題與作業改錯;英語每日記讀表單尚未打印。每日語學、數學作業完成已近深夜,英語課文、單詞跟讀時間難以保證,質效甚差。

開學首周,班主任老師告訴坤坤上期語文學測班級第一,同詢為何父母未參加期末家長會?兒復我祖奄奄一息,父母返鄉照顧;數學老師告訴坤坤上期數學學測成績名列前茅,知否寒假作業可以自主安排,兒復知之。我教坤坤下次記住感謝老師們對你的關心。為父還同坤坤談論了親人離世的突兀與悲痛,親人彌留之際的醫療救助與人性關懷孰更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與親人道別?如何審視親人在世留下的經驗教訓並啟發我們表達與熱愛等。

常言道開局即沖刺,坤坤開學首周的學習狀態明顯不合格。年歲漸長,兒子生活學習各方面獨立心切卻無實踐動能。諸如進入學習狀態緩慢,作業催促多次無果,抗拒為父教導,拒改作業錯誤,更甚者持刃懾眾;長輩辭世,某晚為父外出送傘上香,前行交待兒子自行洗涮上床睡覺,以期獨立能力之鍛煉,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結果承諾未守宛若耳旁之風。

前述種種找不到抓手,有時真叫人頗為無奈。作為家長唯有愛與耐心以對。不知此是否為叛逆期表現?為父只能克製自身情緒同孩子溫柔理性交流,細細感受孩子、父母、長輩各方微妙心理訴求與主張,盡最大努力化解抵抗情緒和行為,構建平衡與溝通,讓孩子在有愛環境下成長。

我們父子時而對打又合好,時而外出走走。他問我1到100相加等於多少?為父隨即運用等差數列公式求和,數學不就是一場遊戲麽;為父趁靜為他講述情緒調節,我們應該將心力用於解決問題,而非受情緒漣漪左右。心境很重要,坤坤卻對我說自己不是佛,他偶爾也會心亂如麻;為父還為他講述不要浪費時間滑手機,短視頻展現的內容同質化嚴重,環境與思維的片斷要素並不利於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為父也要三省吾身。諸如孩子在家寫作業頭放過低,需要立即配備矯正架;減少手遊時間,跟兒子共同學習進步;審查暴力血腥電視節目內容,阻斷孩子效仿(為父發現某節目中家長收繳孩子紅包,孩子暴力相向);反思是否鼓勵孩子使用人工智能做作業?或許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礎教育底層邏輯亦在變化,知識不在於死記硬背的儲備,而在於活學活用的利他創新。

一切無常。生活、工作、教育如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