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書房

我少年時期基本不閱讀,縱然家中有書百冊。書本束置高閣,小書櫃便是裝飾擺設。

父親也從未翻閱那些書。但他卻貼心為我填報了漢語言文學專業。不知所謂。誤打誤撞或者冥冥之中。

漢語言、古代文學史、近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諸等,膚淺的我系統性接受了一丁點文藝熏陶。除了知性女老師教授的漢語言課令大家求知若渴以外,還有一周一節的寫作基礎課讓人撓首叫苦。

大學生活非常枯燥無聊,本人文學素養也未從入門到精通。我和室友其平、濤經常像詩人那般飲酒作樂,我們踉踉蹌蹌摔倒在校園草坪。其平兄沈溺郁郁不得之誌,即便他舞破中原的遊戲ID給人以天下第一的豪邁;濤自詡恨詩客,他經常軀言並用、凝神嚴肅吟誦自己為女友創作的詩歌,贊揚世上最純粹的愛情;唯我什麽都不懂,盲目像蒼蠅亂飛。我們是避世、著相、自我標榜、間或無病呻吟?另類青春沒有吟詩,只有大家早已遺忘的牛逼。

慚愧優等生天天自習室學習,老夫陪跑圖書館借閱了《甲骨文》《三言二拍》等書籍。裝模作樣又津津有味,無奈圖書管理員後期以書籍老舊不讓本人再借。

當然老夫在大學也雜亂臥讀過一些書。世界文學海洋總有璀璨耀眼的明星。古籍有《紅樓夢》、《三國演義》《金瓶梅》等;現代文學有莫言《生死疲勞》《豐乳肥臀》《紅高梁》、余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等;外國文學有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司湯達《紅與黑》、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川端康成《雪國》、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等。

前述之書囫圇吞棗,但有千面靈魂附體感受。古籍還原中國傳統人文,現代文學展現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他國人物形象塑造人類性情異同。

至此,我開始購買一些自己想看的書。書本在校閱罷,放假即刻送回家。小書櫃自然就滿了。

大學畢業初期,我還是文藝青年。即便工資微薄,本人還是按照文學史脈絡購買了一些書。漢字類有《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古籀文》《說文解字》等;詩文類有《詩經》《楚辭校釋》《古詩十九首集釋》《漢魏六朝詩選》《飲水詞》等;線下購書略表。然而生活顛沛,工作繁忙,多以簡讀。

那時候本人發著文藝大夢,竟然幻想作文一舉獲名。誰人知道文學系是一個看似沒什麽用,實際上也沒什麽用的專業呢?

家中書籍存放不知不覺亦變成了兩小櫃。

工作幾年,我愈發實用主義起來。購書多擇工作技能方向,諸如《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傳播學》《社會學導論》《輿論學導論》等。盡管如此,其余類別之書並未少見。

買書似乎成了本人難以徹治斷根的心病。每逢雙十一、讀書節等網購活動,老夫便將往常加入購物車的書單一鍵清空。同時,本人購書要求嚴苛。明確文言、詩歌、散文、小說、政治歷史、哲學宗教、藝術理學等書籍興趣類別,了解相關書籍類別歷史沿革與名家,選定心怡書籍,搜尋最佳版次購入。

好書經得起歷史檢驗,個人讀畢總有心得和啟發。如若我們反復品讀幾次,必將條理明晰,豁然開朗。

這些年,本人在生存為首、博聞增趣情勢下陸陸續續購買了許多書。領導文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理論》《江澤民文選》《普京文集》等;古籍類《諸子集成(八冊)》《帛書老子校註》《莊子發微》《古籍舉要》《十一家孫子校理》《天工開物》《古文觀止》等;中國文學類《白話文學史》《夜譚十記》《黃金時代》等;中國古典文學類《聊齋誌異》《新批校註紅樓夢(全四冊)》《紅樓夢脂評匯校本》《山海經校註》《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等;中國歷史類《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史記》《十六國春秋輯補》《西域簡史》《巴蜀史(五冊)》等;外國史學類《羅馬帝國衰亡史》等;經部《佛教十三經》《十三經註疏》等;建築類《中國建築史》《造房子》《園治》《安藤忠雄都市仿徨》等;語言文字類《香港粵語大詞典》《四川方言》《日語書》等;影視小說《道士下山》《愛、死亡、機器人》《妖貓傳》等;哲學類《西方哲學史》《理想國》等;日本文學類《遠山淡影》《萬葉集》《枕草子》《菊與刀》等;外國小說類《拉美西斯五部曲》《消失的文明:瑪雅》等;天文類《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詩歌類《月光落在左手上》《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張棗的詩》《蘇軾詞八講》《唐二主詞》《九詩心》等;考古類《三星堆》等;社會學類《鄉土中國》等;史誌類《成都街巷誌》等;兩性關系類《親密關系》《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散文類《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等;科技前沿類《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價值》等。

如此多書。本人打算騰一間房作書屋。父親不允,我只得購置一套五門書櫃暫放臥室。

光陰荏苒,買書依舊。只道本人精力大不如前,家庭、工作、生活、育兒,讀書時間甚少。書友經常喟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做為書癡,誰人又不呢。慶幸的是老夫已然跳脫「有書即有知」之境。

此乃讀書所悟。「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中之道才是我們應對變量環境核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有限的生命更應讀好書。

現今老夫讀書便以生存技能為主,其余語言、建築、影視、小說、散文、科技等興趣為輔。

恰巧此時,家中為我騰出一間空房作為書屋。這座獨立精神家園讓老夫足足苦等了十余年,驀然回首著實不易。

父母為書房白墻,本人幸運再購一組同款五門書櫃,長桌於中,茶具、臺燈、電腦、電視依次置辦,墻飾《殘荷新柳》與《Zima Blue》掛畫。

我為書房取名:01.STUDY。

0是無,1為有。無是天地之始;有是萬物之母。我們如何在高密度低質量信息時代獨立思考、知行合一、順應自然極其重要。

老夫目前閱罷一本就入庫書房,書不讀則為廢紙;兒子受我影響,課外閱讀習慣漸漸養成;孩子們偶在01書房看電視和玩鬧,文字、圖像、影音、網路皆是知識來源渠道,但願他們利用多媒體早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