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我們其實都是二舅

2022年7月25日,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刷屏網絡, 成為現象級傳播。視頻講述了UP主「衣戈猜想」二舅苦難堅毅的一生。作為村裏的天才少年,二舅小學初中考試總是「全校第一」,其十幾歲時身體不適發燒,村醫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針後成了殘疾。

往後的歲月,二舅需要拄拐棍走路,他卻身殘誌堅。二舅買醫書看,瞅別人幹活自學木工,收養一個女兒,經歷愛情又一生未婚,獨自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幫助村民修理農具、家具、電器等,成為村裏的「維修專家」。

UP主稱拍攝該視頻的初衷是想了結自己籌劃了七八年的一個心願。視頻內容之所以引發社會廣泛關註與共鳴,只因背井離鄉的「90後」和「80後」跟鄉土中國還有一個很深的連接,鄉村記憶隨年歲成長的沈澱與變遷,擊中了他們心底最柔軟的一塊;作為城市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多思考的是自身成中過程中所遇到的學業與處境焦慮。

視頻成為爆款之後,網民建議二舅直播補貼家用,UP主回應網民:望止於相忘。老王個人認為二舅和姥姥寧靜的生活在小山村,或許就是故事最好的結尾。

二舅坎坷的一生似乎是我們普通人的真實寫照,許多網民被二舅歷經磨難並坦然面對的莊敬自強精神「治愈」。老王也被這個平凡故事深深打動,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面對苦難表現出來的獨有樂觀堅強。當然,老王也十分清楚這類短暫的精神「治愈」終究要面對虛浮榮華現實的波折與考驗,其最終才能轉化成為我們不斷銳意進取的堅定內核。精神內耗是一件極其個人的事,誰都治不好誰。唯有自我在精神中沈澱與現實中打拼才能活出一個更為飽滿的人生。前路漫漫,正如二舅摘抄一語: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網絡輿論中的另外兩種觀點

一是不要過度歌頌贊美苦難,媒體應該盡量避免這類價值導向,正視苦難背後的「根本」;

二是年邁的二舅要照顧老人,還要為生計操勞,為什麽他那麽努力勞動卻過得如此悲慘;

某大V評論這部視頻是中國人的精神,凡是不喜歡視頻,上綱上線,基本可以視為人民的敵人,凡是人民喜歡的,他們一定會反對。老王認為我們不應扣帽子,自設言論敏感禁區。人間苦難並不相通,我們既要理解有人感同身受,也要知道有人全無體悟,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多元開放社會每一種聲音都應該被正視,每一個角度都值得深度理解與思考。

①不要過度歌頌與贊美苦難,媒體應該盡量避免這類價值導向,正視苦難背後的「根本」。

視頻爆火之後,部分媒體大肆報道二舅堅毅樂觀的生活態度,對二舅歷經的苦難輕描淡寫,至於苦難背後的原因更是只字不提。部分網民認為苦難不應被過度歌頌與贊美,苦難的「根本」才更值得我們關註與反思。正如UP主所言,二舅如果沒有遭遇那次醫療事故,他的人生會是充滿閑情野趣的老頑童;「66歲老漢隨身攜帶88歲老母,這個6688組合簡直是酷得要死」。網民認為這樣悲涼的人生晚景怎麽能被包裝成為冷酷無情的審美旨趣,華麗的辭藻不應該掩蓋現實的蒼白。

老王認為,網民的觀點不無道理,習慣宏大敘事的媒體傳播,是否應該更為細膩的關註社會機理。苦難「根本」的背後是醫療事故責任處理、社會救濟與養老福利等問題,二舅面臨的苦難誠然存在「時代烙印」,幾十年前地方管理機製不健全,依現今視角審視過去的人事固然不客觀,但我們對比看到如今社會各項事業長足進步時,社會管理製度與福利保障是否亦應與時並進。二舅湮沒於時代的苦難,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教訓,規範社會各項管理,加大社會法治知識普及,構建人人都有法治思維意識的社會氛圍,這樣我們的宣傳供給側才更接地氣。

②年邁的二舅要照顧老人,還要為生計操勞,為什麽他那麽努力勞動卻過得如此悲慘。

年邁的二舅為什麽要單獨照顧老人,還要為生計操勞。這仿佛UP主家務事,外人未經調查不好妄自評論,總之家家都有一本經,平平凡凡的人註定一輩子都會為生計奔波,我們生活在一個差序社會中,不能認為社會是烏托邦。聽聞UP主回復二舅與姥姥活得很好其實就夠了。

為什麽他那麽努力勞動卻過得如此悲慘?這似乎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縮影自問?老王認為,時代之間雖然不兼容,但大家體悟到的精神卻是相通。二舅遭遇醫療事故歷經一生苦難無處言說,當代年青人在新冠疫情反反復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宏觀背景形勢下,面對房價高企、35歲職場畢業、過勞加班、孩子教育、養老醫療等問題時也會發出一些觸及靈魂的思考,於此偶爾還會經受耿直男孩周劼炫富、22歲女孩連續熬夜四五天加班猝死事件的深層輿論影響,年青人應該堅定持守正確的法治價值,年青人也應該擁有年青圈層的話語,當然社會也更應該為大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更加合理公平公正公開的上升渠道機製。

最後,老王認為普通的我們其實都是二舅,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二舅」正在艱難求生,我們面對不確定的命運依然認真活著。這樣的生活值得人們尊重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