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定義

〔坤坤一年級(下期)第五周學習周報〕

本周,坤坤康復歸校,家裏其他人反而相繼感染了流感。由於班主任老師外出學習、學校運動會、我身體欠佳等緣故,兒子滿打滿算晚間學習四次,效果差強人意。

語文重在課外閱讀及生字默寫;數學培養孩子觀察物體的立體抽象思維,我讓坤坤多方位觀察實物,同時完成《數學隨堂練》習題鞏固。兒子在沙發上大叫家人在何方,令人摸不著頭腦,我輔導完作業才恍然大悟,他已經會用新知識了。孩子將知識運用於現實場景當然最好,我們不要不明不白輕易打斷;英語仍以聽讀培養語感為主。

班主任老師有天告我:「孩子返校這幾天學習狀態不是很好,語文課常常開小差,請家長多多提醒」。

我下班回家細問兒子。兒子卻說:「他開小差是因為我天天打他屁股。」

兒子康復幾日,心神不一再所難免,此事從長計議。天知道這小子在想什麽?為父幾年沒打過他了。

相較疫情前三年,學校漸漸放開了許多運動項目,體育比賽亦是一種美。我原以為兒子對此會有更多期待與欣喜。兒子反說自己非常緊張,他站於班級團體操頭排,他有一個動作沒掌握好,他缺乏自信。

兒子很像我。他也是一個追求完美心性的人。我告訴兒子:自信源於心底的力量與把控,我們想做好一件事,那你就需要不斷練習。你盡心盡力過的事,為什麽還要過分在意結果而影響心智?爸爸小時候和你一樣「緊張」與「怯場」。做事總是擔心別人的看法,其實人生沒那麽多觀眾;做事總是畏懼老師的意見,其實世間真理哪有絕對權威。我們需要找到的是自己,以及如何做好自己。

世間太多事,並不是你付出了努力就能得到回報。你將來會遇到很多事,我們太多人被回報與成功的導向束縛,你要明白做好一件事,涉及的社會環境、個人努力、運氣等等多維因素並不是個體所決定。不去過多定義自己,宇宙萬物夫不同,我們有靈者更可不同。

兒子:「我還找自己?我就是自己啊」。

我:「你還沒找到自己。你找到了自己,你就知道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應該怎麽為之實踐與努力。」

周末晚間,兒子必要我陪同才肯閱讀,他總說:「你要我學習,你為什麽就可以玩」。

我立即關掉電腦陪讀,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兒子吃力拼讀了《神鳥》與《獵人海力布》,他說一個故事非常搞笑,另一個故事講的是舍已救人,如果我舍已救人的話,那王氏血脈就不能延續了。

我們開懷大笑。思想認識的提升確實需要我們父子不斷交換意見,即使我經常同兒子講一些他現今無法理解的想法,沒有明確知識界線,不被定義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