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裏的煙火與快樂

周末,我與妻子攜兒前往東郊記憶看展。一是ARTE MUSEUM;二是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

ARTE MUSEUM是知名數字設計公司d’strict在中國內地打造的首家美術館。ARTE MUSEUM綜合運用視覺創意與Mapping投影、多方位影像控製、傳感器交互等多種數字媒體技術,復刻自然聲音與香氣,突出「永恒的自然」主題,令人不受時間和空間限製,在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獲得全方位沈浸式體驗。

我們參觀了《瀑布》、《繁花》、《海浪》、《蟲洞》、《星辰》等11個大型數碼藝術主題展,高懸瀑布伴隨剔透水聲從四面宣泄直下、無邊蔓延花海次第綻放、寧靜潮汐來去之間天空籠罩著極光、超現實主義變幻星辰、巨型洶湧浪濤等等美侖美奐,夢幻而神秘,科技令觀眾在極小空間感受光影流動與聲色融合的極大無端。

這一切看似無限又有限。科技營造了審美便捷,我們卻不能不警惕城市與自然區隔而喪失的體悟敏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些並未刻意營造的濃淡相宜不會唐突又略顯真切。

或許那是詩人在東籬之下采菊的偶然一瞥,南山映入眼簾的悠然愜意。或許那是我們在路邊偶見了一朵殘破小花。

我曾於凜冽冬夜聽到雪粒緩緩落下,那種我幾十年僅聽過一次的悅耳聲仿佛靜謐黑夜被萬千蠶蟲撕咬或者枯樹枝輕輕發芽;我小時曾於夜晚裸奔於山間,溪間微風流過筋骨令我感受過天地人原來可以不分你我他。

鄉村與城市,我們生存的文明越來越遠離自然。科技能讓我們盡情擁攬自然嗎?

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共有探索發現、大地之美、奧妙生命、勇闖未知、全新視界、環保之聲等八大主題板塊,170幅精彩攝影作品從自然到人文、細微到宇宙講述的故事與瞬間,讓我們完成了跨越130年的時空對話。

舊時代經典影像讓人足不出戶了解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以及歷史傳承,影像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變得稀松平常。泰國皮皮島采集燕窩的馬來族漁夫、印度泰姬陵前的蒸汽火車工程師、丹霞地貌、北京紫禁城、窺探圓木屋的北極熊等等。不知兒子能否從這些巧妙角度呈現的生命百態、廢墟殘垣、自然世界中感受到生命震撼。

兩場藝術展票價不菲,兒子參觀得到了什麽?我們是否受到了藝術熏陶?這仿佛是一個極好問題。

藝術是否應該成為一個等價交換的命題?我們不能以消費主義眼光定義藝術之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想大力弘揚排除消費主義的絕對精神價值主張,卻又不直接拒絕消費主義底層思維邏輯大行其道。當我們大部分人都還在為生活物質而東奔西走時,藝術效用就顯得格外微妙了。

妻子說:「這不像從前的你了。你真是一個俗不可耐之人」。

我想了想此話真對。藝術不就是俗世裏的煙火與快樂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