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原草送別中的坦然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方十六的白居易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賦得古原草送別》為其投獻試帖詩習作,「賦得」二字為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詩題,題目前須加。

顧況起初打趣白生:「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及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不禁大為嘆賞:「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廣為延譽。

此詩是白居易成名作,亦是「賦得體」絕唱。

古人送別,折柳寄情如「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渡口樂別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飲酒餞別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詩文首先交待白居易與友人分別的地點:青草豐茂的古原。我們雖然不知道白居易將要與誰分別,但見眼前一大片高聳茂密的野草,不禁令人心生感慨,人與蠻荒自然強烈反差,生命力頑強的野草歷經嚴寒冬季摧殘鵝黃枯萎,新年春風送暖、春雨滋潤又蓬勃生長。一歲一枯榮、一歲一榮枯,除了音律,都透露著年年歲歲永恒不被消蝕的生機與盎然。

似乎溫潤的描述還不能夠突出事物的積極力量?作者又用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熊熊燃燒的剛猛烈火消滅不盡,野草藏在地底的根系入春又會燒痕漸青。

前四句被人們廣為傳誦,只因其體現了生命的韌性與生機無限,給人積極向上,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量變之勢。

本詩諸多選本不知為何至此便戛然而止了。我們很難體會到詩題的離愁別緒。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望無際的芳草已經蔓侵到了碎石古道,晴空下新綠的翠草連接著荒涼破舊的古城。此句遞進上片,通過人類文明與永恒自然作比,景物依舊在,人事漸沒油然而生,人生歷程在宇宙長河中只若天地一瞬,何其渺小。這也許是諸多選本截選前四句之故?蒼涼感與虛無感太甚。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在漫無邊跡的古原上,今日我又要送你離去,遠行之人歸期未有期,前路未蔔,隨風搖曳的芳草就像我悠悠不盡的離情與綿延不斷的思念。

白居易之離緒有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歸」之寄。

同時,我們更需要體悟的是自然周而復始的無盡生機之中,韶華無情流轉,人事變遷如東流水,去而不返;我們如何在無常人生旅途之中,從容理性接納來來去去的一切人事。